金林水乡,位于德庆官圩镇,拥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,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、古色古香、自然景观丰富、充满神话色彩的古村落。
金林地理形势奇特。“寿星、金龟、蝠、鹿、鹤”五山环绕村庄,有五山会局之势。村前八棵秀茂古榕,加上樟树、相思树、红棉及稀有的菩提树,像绿色屏障横亘于村边。金林独具水乡特色,古来就有两河双圳五大井,两河就是金林河、古岚河,村内的四大井和村外的“高清井”是“龙眼”,双圳从各家各户的门前流过。湖泊池塘众多,有上林塘、北秀湖、葵扇塘,积善塘、金水池等。
金林古城于明代兴建,古城东面宽,南北狭。特点之一:城门多,如积善门、长寿门、上林门、太里门等;特点之二:古宅多,如谈家大屋、孔家巷、庆宴宫、郎官第、进士第等;特点之三:古祠堂多,如清轩祠、应业祠、丽先谈公祠、松岩祠等;特点之四:古街店铺特色,如均兴杂货,永盛木行、振兴酒坊、保平安药房等。
皇帝柑
皇帝柑又名贡柑。相传当年武则天派遣大臣前往新兴拜六祖慧能大师,当地乡绅以柑相赠,大臣回京,贡献武则天。武则天尝后赞赏有加,遂令新兴县每年进贡。贡柑名称由此而来,当地乡民亦称此柑为“皇帝柑”!
皇帝柑乃橙与橘的自然杂交种,具有橙与橘的双重优点是广东肇庆地区的优稀农家柑橘品种,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“中华名果”、“GG中国柑土”等荣誉称号,有重要的经济价值。纯正贡柑果形靓丽、果色金黄、皮薄核少、肉脆化渣、清甜香蜜、高糖低酸、风味浓郁,它集中了橙类外形美和柑橘肉质细嫩、易剥皮的双重优点。而德庆是贡柑的主要原产地,有“中国贡柑之乡”的荣誉称号
竹篙粉的来历
竹篙粉,是处于粤西的广东省德庆县颇具特色的风味小吃,其特色是美味爽口、芡汁独特,口感显著区别于普通河粉,且需放竹篙挂晾而得名。近年,德庆城区街头巷尾,竹篙粉已随处可见。
相传从前德庆香山脚下竹海茫茫,竹类品种丰富,其所产簕竹硕大坚韧,山下农民多以卖笋、编制竹制品及晒腐竹等为副业。山脚之村仍曰“孔竹根”村,遗迹尚存。
村民生活艰辛,卖笋编竹席有季节性,于是晒腐竹便成了经常性的副业了。村民将浓豆浆倒到平底锅内细火慢熬,再将凝结的腐皮刮起晾在竹竿上晒干,便成了腐竹。
腐竹在当时的农村也是奢侈品,村民平时多不舍得吃,最多也就是舂米磨浆蒸米制品解谗而已。河粉即是其中之一,但味有别于饭粥,又与腐竹有形似之趣,是村民常食之物。
德庆气候湿热,村民经常将新蒸的热河粉随手晾在晒腐竹的簕竹篙上冻凉再切来吃。菜园田间,村民常就着白粥、自制的榨菜、辣椒酱,“稀里咕噜”一番,风味盎然。
香山泉水清冽,所制河粉柔韧爽口,地气独特,所出簕竹品正性凉。二者结合,竹篙粉便具有。了可口清热的特点。后来周边村落不断仿效流传,更乘旅游开发之风,遂成德庆著名小吃。
二、竹篙粉的特点
1、爽口,柔韧,清香的特点,真是食过返寻味。
2、采用“石磨米浆、柴火烧水、牛窝锅蒸、堂篙晾粉”的德庆乡村传统手法制成。
3、挂在竹杆上的竹篙粉,吃起来会有淡淡的竹子香,滑而不腻,爽口弹牙。
三、竹篙粉的制作
1、浸米,必须要掌握适当的时间,浸到啲米不可太烂,也不可太硬;
2、打磨,将已浸好的米放到石磨(现在已用磨粉机)上磨成米浆;
3、冲浆,将磨好的米浆循环冲撞几次,并加落适当的料(油,淀粉等);
4、“崔”(德庆方言,类似蒸),将处理好的米浆,放到一个铁镗里,倒成薄薄的一层,然后话到锅里“崔”;
5、一定的时间后,锅里的粉已经熟了,马上拿出来,然后就把已熟的粉放到一条大碗般粗的竹篙上去再晾冻至稍凉;
6、这时候,就可以放到砧板上切成一条条的,然后就可以加上鼓油、花生油拌着吃了,喜者还可以加上一两个酸辣椒,味道更好。
盆菜作为客家菜的菜式出现由来以久,一般也称为大盘菜,大盘菜源于客家人传统的“发财大盘菜”。
盆菜,顾名思义就是用一个大大的盘子,将食物都放到里面,和在一起,融汇出一种特有滋味。丰富的材料一层层叠进大盘之中,最易吸收肴汁的材料通常放在下面。吃的时候每围一盘,一层一层吃下去,汁液交融,味道馥郁而香浓,令人大有渐入佳景之快。
评论